最初人們發現:知識就是力量。
後來又發現:知識不是力量,運用知識才是力量。
那麼,問題來了:
知識的力量是什麼呢?
運用知識的力量又是什麼呢?
🌟知識的力量到底是什麼?
知識讓我們能夠「歸納過去、分析現狀、預測未來。」
其中「預測未來」是最重要的,可以說,歸納與分析,真正要達成的目標就是這個「預測」。
🌟運用知識的力量又是什麼呢?
哲學家康德的「超高理性主義」,就是以「預測」為重心。
康德認為:預測可以協助人們做好「預防性措施」,更好的面對生命中的各種課題。
舉例來說:
既然我們已經「預知」了生命的終點是死亡,那麼基於這個預知,我們的「預防性措施」是什麼呢?
——雖然無法決定人生的長度,卻可以決定人生的寬度。
既然我們都聽過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「預知」了生命必然要面對的離別,那麼基於這個預知,我們的「預防性措施」是什麼呢?
——現在,是不是該打電話跟家人聊聊天呢?
既然我們都知道「閒暇時間決定了人生」,「預知」了持續學習必然讓自己更接近成功,那麼基於這個預知,我們的「預防性措施」是什麼呢?
——今天,是不是要找個「一直有興趣又一直沒去做」的活動報名一下呢?
哲學家黑格爾說:生命,是由一連串的「片刻」所組成。
這裡隱藏著一個好消息:
「原來,要過好人生,只要好好過好今天就好了。」
🌟從「預知」到「預防性措施」,關鍵是:「Struggle」。
唐德有句名言:「如果一個人讓自己成為一條蟲,就不要抱怨別人總是踩在牠身上行走。」
真正的意思是:成龍或成蟲,在更早的時候,在每個人「預知了未來而在每天不斷地做出選擇」的時候,就已經決定了。
如果我們 昨天喝可樂,今天喝珍奶 卻抱怨自己瘦不下來,那不是很瞎嗎?
——可是這麼瞎的事,我們真的很常做~笑哭
(小K也很想瘦呀,可是美食真的好好吃~哭)
所以要「Struggle」。
這裡用英文比較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涵。
Struggle,你可以翻為「𡚒鬥」,也可以譯作「掙扎」。
但我覺得,只有同時包含這兩者,才能體現出那個滋味。
因為學習與拓展視野,我們有某些目標;
透過知識與經驗積累,我們預知了某些行動將導致某些未來;
但就算我們心知肚明「該」如何做,也不代表我們會去做。
在這裡,
每一次的
堅持
選擇
要做
該做的事
就是「Struggle」。
就像溺水的人 在水中 撲騰著,
為了上岸這個目標而拼命,是「𡚒鬥」,
拼命抓住每個空隙呼吸,是「掙扎」。
你呢?
你有什麼目標呢?
你今天也Struggle了嗎?
歡迎在底下留言,你的心情與收獲,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,一起努力過好今天吧。
留言列表